祖父更像是安巴特尔的启蒙老师。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,祖父游走在茫茫大草原为患者治病,赢得了农牧民的尊敬和爱戴。不论严寒酷暑,不分山区平川,哪里有人生病了,祖父总是逢请必到。儿时的安巴特尔常常好奇地跟随祖父,听到人们称祖父为“神医”“活菩萨”,行医济世的种子悄悄在安巴特尔心中生根发芽。斯晔毕业于“蒙古勒津”瑞应寺蒙藏医校,行医数十年,秉承蒙藏医独特理论,潜心研究,自采、自制内服药和外用药。祖父在寺庙蒙藏医校传承制作几种特殊膏药和药面,专门治疗牧民常见的腰背酸痛、风湿性疾病等杂病,效果显著。每次出诊总有当地人向他讨要膏药和面药,祖父有时也会无偿送给一些穷苦的老人们。
1960年参加工作时就安排安巴特尔跟随武景荣中医师学徒,他认真学习,并与祖父所学蒙医相结合,提高了蒙医、中医医药学水平。
1962年,经锡林郭勒盟卫生医药局推荐,安巴特尔来到呼和浩特学习。期间,他幸运地成为蒙医药学大师扎木央(于庆祥)的弟子,开始系统学习蒙医基础理论、蒙医诊断学、蒙医药方剂学等蒙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扎木央当时在自治区中医、蒙医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。他博览蒙藏文医药书籍,刻苦钻研,融蒙藏中医医学精华为一体,加上勤于实践,蒙医理论和医术造诣更深。不仅如此,扎木央德医双修,他给弟子授课时常说:“不管男女老幼,还是家族贫富,都要一视同仁,尽心竭力地给予治疗,这是我们的天职。”
1973年,安巴特尔调入内蒙古卫生厅从事药政工作。30多年时间里,1981年他是国家《药品法》起草人之一,他多次参加中蒙医药新产品开发研究、审批、鉴定等工作。虽然身在行政岗位,但他从未离开对蒙医药、中医药的学习、研究,先后组织两次少数民族医药考察,立科研课题6项,国内五省区“寻找羚羊角同疗效药物的研究”获得国家和内蒙政府三等奖。蒙药“哈布德仁—9剂型改革的研究”方案和总设计,其临床观察,总有效率为98.2%。于1991年获得科技成果二等奖。
工作中,细心的安巴特尔发现了当时蒙医药界存在的突出问题,同名异物较多,就是蒙药材的命名和使用没有统一标准。仅“沙棘”一个药名,在不同地区却是大不相同的5种药材。
此后,他在1987年又组织并参与编写了《内蒙古蒙药材标准》荣获国家十省区优秀图书一等奖。这两个标准填补了国家和相关领域的空白,为自治区蒙药生产、供应、检验、使用和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,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蒙医药奠定了基础。1995年他出席第二届世界传统医药学大会,论述“内蒙古中药蒙药资源调查及蒙医药展望”荣获国际优秀成果证书,并获“民族医药之星”称号。
2019年12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医、民族医药绝技演示会并获奖杯和证书。
安巴特尔还为社会大众、中小学生们讲解健康科普知识,传播中医药蒙医药文化,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尽自己一点力量!
安巴特尔有一个心愿,就是希望蒙奥神药膏能够成为更多蒙医院的院内制剂,调剂使用,让更多的患者使用上,解除病痛。